2021-04-28 16:15:02
海通证券投资银行总部
2021年4月16日,证监会发布修订后的《科创属性评价指引(试行)》(下称《指引》),同日,上交所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发行上市申报及推荐暂行规定(2021年4月修订)》(下称《暂行规定》)。本次修订,是响应“十四五”规划、践行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重要举措,是结合科技创新战略实施和注册制改革实践基础上,对科创板定位的进一步明确与优化,进一步突出了科创板“硬科技”特色。保荐机构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应深入理解、切实把握、积极落实《指引》和《暂行规定》,发挥中介机构的专业优势,提升专业服务水平,履行资本市场“看门人”职责,为科创板输送高质量、“硬科技”上市公司。
一、科创板始终坚守定位,服务科技创新企业
科创板自设立之初即定位于服务科技创新,坚守科创板定位、突出“硬科技”特色、服务“硬科技”企业是科创板建设自始至终的使命。科创板建设始终坚持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增强资本市场对提高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的服务水平,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发展,开板以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总体符合科创板定位,受到市场广泛认可。
截至2021年4月16日,科创板已上市261家公司,股票总市值达3.51万亿元,累计IPO融资额达3,425.58亿元,并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和高端装备等三大行业初步形成聚集效应,三大行业占科创板上市公司数量达75%。一批处于“卡脖子”技术攻关领域的“硬科技”企业、具有关键核心技术的标杆企业登陆科创板,例如海通证券保荐、承销的中芯国际、中微公司、君实生物等行业明星。目前科创板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产业已初具规模,市值前十大的科创板上市公司中,集成电路企业占4席,生物医药企业占3席,科创板的示范效应和引领效应逐步显现。
二、新《指引》和《暂行规定》,进一步突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
今年适逢“十四五”开局之年,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畅通科技型企业国内上市融资渠道,增强科创板“硬科技”特色。
设立科创板试点注册制作为增量改革,在整体制度设计层面立足于服务科技创新企业,科创属性评价标准是体现科创板定位、实现科创板服务科技创新企业目标的核心要素。本次《指引》和《暂行规定》的修订,正是基于当前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深化、结合市场发展与审核实践情况,对科创板定位的进一步明确、优化,在原有的科创属性评价标准基础上,丰富了科创属性认定标准,新增了负面清单,明确审核中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综合判断企业科创属性情况。
本次修订着眼于进一步促进落实科创板服务“硬科技”实体经济的功能。《暂行规定》修订的主要内容有:进一步明确科创板优先支持的科技创新企业方向,保持对原有六大行业领域和其他符合科创板定位领域企业支持的基础上,限制金融科技、模式创新企业以及禁止房地产和主要从事金融、投资类业务的企业在科创板上市;在符合科创板支持方向和行业领域前提下,将研发人员占比增加作为科创属性的常规指标;要求发行人进一步评估并披露其技术先进性、科技发展方向、行业领域及相关指标等,压实发行人的信息披露责任;要求保荐机构在核查和推荐中综合判断企业科创属性,不简单以相关指标作为判断依据,压实保荐机构对科创板定位的核查把关责任;明确审核中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综合判断企业科创属性情况,并可以向科创板科技创新咨询委员会咨询。本次修订进一步突出“硬科技”特色,更加明确了专项说明、专项意见的具体要求,有利于发行人准确把握自身定位,有利于保荐机构开展尽调和核查工作。
三、保荐机构落实《指引》和《暂行规定》,为“硬科技”赋能
海通证券作为身处上海的国内大型综合类券商,自科创板改革启动以来,即积极响应党中央号召,高度重视科创板项目的保荐业务,积极开拓、储备、推荐了一批科技创新性企业,见证并深度参与了科创板的建设与发展。2019年6月,海通证券保荐的天准科技通过科创板上市委第一次会议审议;2019年7月,海通证券保荐的中微公司、天准科技成为科创板第一批上市公司;2020年全年,海通证券科创板IPO共实现融资540.02亿元,市场排名第一。2021年以来至今(截至4月16日),海通证券科创板IPO挂牌家数达8家,市场排名第一。海通证券保荐承销了诸多具有市场影响力的明星项目,包括中芯国际、中微公司、沪硅产业、思瑞浦、之江生物、复旦张江等。
对于本次新政策的出台,海通证券第一时间组织投行管理层、骨干员工积极学习研究新《指引》和《暂行规定》,后续将围绕为科创板输送高质量、“硬科技”上市公司为目标,结合项目承揽、执行、管理全过程积极落实新规,提高项目承揽质量、提高尽职调查质量和水平、提高申报文件质量、加强管理和风险控制能力建设。具体而言,将加强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应深入理解、切实把握新《指引》和《暂行规定》的精神和具体要求。对于科创板定位如何把握,是事关科创板能否实现服务科技创新改革目标的关键因素。因此,海通证券高度重视对政策的解读和把握,深刻领会科创板定位背后的理念和逻辑,在此基础上把好立项和内核关,紧密围绕国家战略确定的科技发展方向和内容、科技创新和应用能力突出的企业、各细分行业领域领先企业、市场认可度高等方面,筛选出“硬科技”企业,不是完全符合科创板定位的企业不予推荐。同时,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引导企业理解科创板定位,协助企业结合自身条件判断适合的申报板块。
其次,进一步完善相关内控制度、加强全过程管理。海通证券将及时完善科创板业务相关内控制度,并加强对项目承揽、尽职调查、申报、审核、发行上市的全过程管理。从承揽阶段起,质控部门即开始介入项目管理,向项目组及时传达政策要求,沟通项目情况,协助判断是否符合科创板定位;在立项、内核等制度中加强对科创板定位、发行条件、上市条件、尽职调查、信息披露等相关内部审核要求,确保项目符合“硬科技”定位,严把尽职调查、申报文件质量关。在质量优先的基础上积极推进科创板保荐业务,切实履行保荐机构作为资本市场“看门人”的职责。稳健经营是海通证券三十多年来一贯坚持的经营理念,在科创板保荐业务中,我们继续秉承这一理念和态度。
同时,持续加强投行队伍建设,提升专业化服务水平。此次《指引》和《暂行规定》修订后,明确要求保荐机构在核查和推荐中综合判断企业科创属性,不简单以相关指标作为判断依据,进一步压实了保荐机构对科创板定位的核查把关责任,从而对投行的专业化的保荐、承销服务水平提出更高的要求。海通投行近年来已有序扩大了投行队伍建设,并设立了TMT、医疗健康、先进制造等行业组,在相关行业保荐业务中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后续将继续通过对高素质、相关行业背景投行人才引进,重点行业设立专门团队等措施提高专业化服务水平,并通过为项目配备能力、数量匹配的投行人员,保障项目的执行质量。
海通证券愿以更多的责任与担当,积极践行国家创新驱动战略,切实履行资本市场“看门人”职责,助力科创板、中国科创企业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