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0 15:58:03
综合新西兰媒体“Newshub”网站及澳大利亚广播公司(ABC)等最新消息,新西兰女外交部长马胡塔当地时间19日公开表示,对“五眼联盟”扩大“权限”介入情报以外的事务感到“不舒服”。
当天早些时候,她在一场有关对华关系的演讲中,用“龙和塔尼瓦(毛利人神话中一种水中猛兽)”比喻中国和新西兰的关系,称新西兰希望与中国建立互相尊重的关系。
“Newshub”网站报道称,“五眼联盟”由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五个国家组成,设立初衷是共享与安全相关情报。但近年来,该联盟涉足情报以外更广泛的问题,包括防务、财政和外交事务。最近,它还在涉港和涉疆等问题上指手画脚。上个月,新西兰加入了“五眼联盟”对新疆的有关“制裁”行动。
“马胡塔直接批评通过‘五眼联盟’向中国施压的努力,发出清晰信号,即新西兰将制定更独立的外交政策。”ABC报道称,马胡塔19日表示,新西兰对“五眼联盟”扩大“权限”感到不舒服,称“我们更愿意寻找多边的机会来表达我们的利益”。
“我们不赞成这种方式,并已向‘五眼联盟’伙伴表达了这一观点。”马胡塔说,希望该组织“权限”控制在较窄的范围内。
对于马胡塔的最新表态,“Newshub”网站评论说,新西兰将对华采取更为“谨慎”的态度。有一种看法认为,中国对新西兰的影响太大了,中国是新西兰最大的贸易伙伴,若两国关系破裂,新西兰将损失惨重。该网站援引加拿大2018年的一份报告说,新西兰被视为“五眼联盟”的“软肋”。
澳媒ABC则认为,有关言论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新西兰与澳大利亚之间的紧张关系。“澳方认为,新西兰政府正破坏抵制北京行为的集体努力。”ABC说。
在作出上述表态前,当天早些时候,马胡塔在新西兰中国关系促进委员会上发表了一场旨在重塑新西兰对华关系的重要演讲。
谈及对华关系,马胡塔说,新西兰希望与中国建立相互尊重的关系。她援引毛利人的神话故事将这种关系比作“龙与塔尼瓦(taniwha)”。根据《新西兰先驱报》,塔尼瓦是毛利人传说中一种生活在水中的猛兽。
她补充说,两国不会总达成一致,但需要公平、诚实地对待彼此。“在有些事情上,新西兰和中国不会、不能、也不是总能达成一致,”马胡塔说,但“重要的是要承认这一点,并忠于自我,因为我们在设法处理分歧时要牢记,必须尊重塔尼瓦(文化,价值观或习俗)或彼此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
不过在演讲中,她也声称,新西兰将继续在有关人权的问题上发声,包括涉港问题、涉疆问题以及网络有关问题。
近年来,“五眼联盟”一再炒作对华议题,不断插手有关中国香港和中国新疆的议题攻击中国。去年11月,就“五眼联盟”国家所谓涉港声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不管他们长五只眼,还是十只眼,只要胆敢损害中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小心他们的眼睛被戳瞎。”
延伸阅读
澳媒:五眼联盟对华行动有个软肋,就是新西兰
“五眼联盟”中,出现了一根“软肋”?
从今年1月涉港反华声明,到不久前质疑世卫组织新冠溯源报告的联合声明,新西兰的缺席让“五眼联盟”屡次陷入“四缺一”的窘境。而这,也让其余“四眼”颇为不满。
“新西兰的‘五眼联盟’盟友们担心,在与中国打交道时,新西兰将成为薄弱环节。”当地时间4月3日,澳大利亚新闻网刊发报道,将矛头直指新西兰。报道声称,由于在对华政策上过于“软弱”,新西兰甚至已被视作“五眼联盟”中的“软肋”(softunderbelly)。
不过,这家澳媒显然没有将这位盟友“一杆子打死”。在抱怨新西兰对华政策的同时,报道也用了很大篇幅为新西兰找台阶下,表示新西兰这么做可能是不希望步澳大利亚后尘,承受对华争端带来的后果。
一再“背叛”“五眼联盟”的新西兰
“许多人对新西兰处理与中国关系的方式感到惊讶。”新西兰到底做了些什么?
本周二(30日),世卫组织发布了新冠溯源报告驳斥了此前的各种“阴谋论”和“中国施压论”,不死心的美国立刻与其他13国发出联合声明,质疑报告内容。
不过在联合声明中,“五眼联盟”成员几乎悉数登场,却唯独少了新西兰。新西兰也对此给出了解释,表示希望在作出判断前,先独立分析世卫组织的报告。
“这实在令人震惊。”澳大利亚新闻网显然对新西兰的举动颇为不满,直接对新西兰的解释提出了质疑——先独立分析报告?连“爱沙尼亚这样的小国,都有足够的时间去仔细研读报告内容。”
报道还将新西兰此番说辞形容成一种“搪塞”(prevarication),并称这种“搪塞”以往也出现过。紧接着,文章翻出了“旧账”:今年1月7日,美澳英加四国外长发表联合声明,对香港警方正常履职说三道四,而这份声明同样缺少了新西兰的参与。
新西兰总理阿德恩图源:国外社交平台
当时新西兰的举动就引发了其余“四眼”的不满。美国右翼报纸《华盛顿观察家报》更是气急败坏地指责,新西兰与欧盟一样,对中国奉行“政治绥靖主义”,用这种“姑息”来换取中国给予的经济好处。
“这暴露出新西兰缺乏对基本事实的了解。”澳大利亚自由党议员戴夫·夏尔马(DaveSharma)也对澳媒《悉尼先驱晨报》表示,他不会让自己的亲密朋友或合作伙伴像新西兰这样。
“新西兰‘五眼联盟’的软肋”
搜集情报、经济合作、担心制裁报复......对中国和新西兰双边关系,“五眼联盟”仿佛拿起来放大镜开始全方位审视,一些捕风捉影的结论也随之而来。
比如在情报方面,报道回溯称,“‘软肋’这个词一直困扰着阿德恩(JacindaArdern)政府。”早在2018年,加拿大政府就在一份官方文件中使用了这个词,用来描述中国将新西兰视作“五眼联盟”安全情报方面的漏洞。而英国《金融时报》在去年的一篇报道中臆测,“小小的新西兰可能是中国渗透的目标,作为‘五眼联盟’之一,新西兰对中国很有吸引力。”
而中新互惠互利的贸易往来,也没能逃过说三道四。
今年1月26日,中国-新西兰自贸协定升级议定书于正式签署。这意味着双方对彼此开放领域更大、水平更高,将给两国企业和人民带来更多开放红利。报道也承认,新西兰向中国出口了180亿美元的产品,这一数字是新西兰对澳大利亚产品出口额的两倍。不过文章很快话锋一转——
“大概是担心北京会议经济制裁作为回应,所以新西兰总理刻意避免提及中国政治干预的话题。”
即便报道不惜“旁征博引”来抒发对新西兰对华政策的不满,甚至为中新关系正常发展“挑刺”,但另一方面,文章作者也在为新西兰转变对华政策“添油加醋”。
文章为新西兰“量身定制”了新的危险:在对华关系上,可能没有一种完全安全的办法,因为新西兰得时刻注意中国的“玻璃心”(daintyglassjaw),任何对中国的批评都会招致后者的敌意。报道由此认为,在新的压力下,新西兰正在悄悄转变有意忽略中国的政策,小心翼翼地调整对华关系。
“也许当盟友们因承受中国的愤怒而痛苦时,新西兰在压力之下,会放弃(对华政策上的)平和的调整,更强烈地支持澳大利亚或其他民主国家反击中国。”
事实上,新西兰并未如文章所期盼的那样行事。今年1月27日,新西兰贸易部长奥康纳接受采访时称,如果澳大利亚方面能像新方一样,展现尊重,采取更加外交的方式并在措辞上保持谨慎,澳中关系也有望达到与新中关系类似的水平。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赵立坚表示,中国同包括新西兰在内的很多国家之间关系发展的成功经验表明,即便是历史传统、社会制度、发展阶段存在差异的国家,只要能够秉持相互尊重、平等互利的原则,聚焦合作、妥处分歧,双边关系是完全能够发展好的。实际上,中澳关系过去也曾发展得很好。我们希望澳方听取各界有识之士的建设性意见,正视和认真反思两国关系遭遇困难的症结,切实秉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原则处理两国关系,多做有利于增进两国互信、促进务实合作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