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20 19:08:03
在开展自营业务时,大券商投研力量、资金量等方面更具优势,中小型券商可以基于自身投研力量较强领域进行突破。
随着近期2020年年报陆续披露,上市券商自营投资收益浮出水面。
透镜公司研究创始人况玉清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过去一年股市表现较为坚挺,因此券商自营收入转好。
《国际金融报》记者梳理年报数据获悉,去年券商业绩同比大增,这得益于经纪、自营、投行等业务的支撑。绝大多数券商去年自营投资收入同比增长,自营业务成为券商的第一大收入来源。不同券商投资股市债市的水平存在差异,中信证券等头部券商该项业务排名居前。
“股债双牛”增厚业绩
已经公布年报的34家券商中,12家券商2020年自营收入超过50亿元,多家头部券商自营收入较2019年同比增长两位数。自营收入占全年营收比重超过40%的券商共计8家,超过50%的共计5家。
头部券商盈利靠前。中信证券、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华泰证券、广发证券归母净利润超百亿元,同比增长率约为24%,中信建投、中金公司增长超过70%;而中小券商业绩弹性相对较大,光大证券增幅近311%,兴业证券同比增长约127%,西部证券、华林证券增幅均超过80%。
从34家上市券商自营收入总额来看,2020年达1634.87亿元,平均自营收入为48.08亿元。对比这34家券商在2019年和2018年的自营收入,总收入分别为1334.07亿元、676.28亿元,平均自营收入分别为39.23亿元、19.89亿元,实现同比持续增长。
国泰君安非银金融分析师李欣琦统计分析,2020年业绩增长的本质原因来自牛市背景下客户投资需求旺盛,经纪业务和金融资产扩张带来的投资收益提升是收入增长主因。就机构客户投资来看,需求提升带动券商场外衍生品业务快速发展,年末场外衍生品存续名义本金同比增长105.3%,驱动金融资产扩张。
海通证券研报指出,去年自营业务全线增长。2020年权益市场表现较好,固收市场具结构性机会,投资净收益同比增长18%。券商权益、债券类投资双双增配,统计的25家上市券商自营持仓规模合计2.7万亿元,同比增长20%;其中债券类2.4万亿元,同比增长19%,规模占比87%;权益类规模3597亿元,同比增长28%,规模占比13%。
投资水平分化
去年券商业绩总体向好,得益于去年“股债双牛”,增厚自营投资收益。数据显示,2020年,A股市场股票基金日均单边交易量8847.24亿元,同比增长63.03%;沪深300指数、创业板指数、中债综合财富(总值)指数全年分别上涨27.21%、64.96%、2.98%。
从收入占比来看,自营业务仍是券商营收的“主力军”。据统计,34家上市券商中,除湘财股份和中银证券外,其余32家券商自营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的比重都超过14%。有20家券商的自营收入占总营收比重超过30%,5家券商的权重超过50%。其中,华鑫股份自营业务收入占总营收的62%,排名居前;华泰证券占比59%,紧随其后。
自营业务整体比上年向好,但各家水平差异较大。比如,东北证券去年自营收入同比增长近40%至16.33亿元,占总营收比例近25%;中原证券自营业务收入同比大减70.52%至1.24亿元;中国银河自营业务收入同比下滑约33%至27.6亿元。
去年国信证券投资与交易共实现营收39.09亿元,同比下降0.86%。就另类投资业务而言,国信资本共完成投资项目16个,投资金额7.09亿元;实现营业收入2.85亿元,净利润2亿元。国信资本将继续以股权投资和科创板跟投为核心业务进行布局,重点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技术服务等优势行业,持续丰富公司自有资金投资体系。
记者注意到,去年券商在定增预案中均提及将大力发展重资本业务,券商自营业务无疑是重点,其投资范围包括依法公开发行的股票、债券、基金、固收等,通过投资上述产品获得投资收益。
就股票投资来看,《国际金融报》记者统计获悉,券商重仓流通股持仓市值为257.56亿元,较上年减少1.11亿元。与保险机构总仓流通股持仓市值1.33万亿元相比,券商持仓市值“太小”。
如何改变券商自营业务“靠天吃饭”的状况?况玉清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券商在自营业务投资端,整体仓位配比更加均衡合理,不要对股票等单一品种过于依赖,要在股票、债券和其他创新品种之间做资产配置平衡,收益会变得更稳定。在公司经营层面,不要对自营业务过于依赖,应当实现投行、资产管理等业务均衡发展。在开展自营业务时,大券商投研力量、资金量等方面更具优势,中小型券商可以基于自身投研力量较强领域进行突破。
战略中强化风控
券商在开展自营投资时具备自身研究等优势,但水平存在差异,并不是简单的“老天赏饭吃”,而且随着个股分化态势加剧,投资更是考验布局眼光。此外,股市、债市等领域均存在投资风险,在拓宽多元化收益时,风控无疑是券商开展自营投资业务的关键词。各家券商也在寻找自身定位,制定发展战略。
中国银河在年报中解释自营投资收益下降的原因时表示,2019年相比2020年实现了较多的战略投资收益。并且提出几点发展战略,其中在权益投资方面,公司将适度增加投资规模,聚焦核心资产的同时增加以套利、对冲为特点的中低风险策略投资。而传统债券投资方面,公司将以控制风险为主,保持合理的投资规模,精耕细作稳定收益。同时,将适度参与中资美元债等新债券品类的投资,拓展以贵金属为核心的大宗商品投资交易及开展固收类产品创设、交易等资本中介业务,逐步优化投资收入结构。
去年自营投资收入同比下滑七成至1.24亿元,中原证券也提出2021年发展战略,权益类自营业务将持续提升投资研究能力,根据市场稳步扩大定增、打新股等中性自营业务,实现受益多元化。固收业务方面,将继续减持“风险可控下,获得长期、稳定的利润”投资策略,研判债市行情,综合运用现券等工具开展组合套利,提升自有资金投入,逐步降低杠杆水平,提高投资收益率。
自营收入排名居首的中信证券则表示,股票自营业务继续深化对各行业龙头公司的理解,同时继续注重对尾部风险的控制,灵活运用股指衍生品,整体保持了稳健的业绩。在量化分析和多元策略的探索和实践上取得初步成效,为未来进一步降低业绩对市场单一方向变动的依赖打下基础。公司将继续优化投研体系,继续探索开发多策略投资系统,提升资本运用能力。
(文章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