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7 19:05:01
中国盛唐之时,海纳百川,广交他国盟友,京城中往来商贾如云,可谓是政通人和,万民来朝,真的是好一副繁荣昌隆的景象。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大唐可谓是兼容并包,外交往来做的非常的好,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但是朝代不同,为政当官的人不同,皇帝对待外交的政治策略就大不相同。“康乾盛世”确实辉煌,再一次新造了中国历史上的一个“盛世”,但是他们对待外交的想法却与唐宗宋祖大不相同。“康乾盛世”之时,中国国力一度强劲,俨然跻身世界一流大国,而乾隆,更是功绩显赫,于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都取得了卓越成就,不仅完成了十全武功,还巩固了国家统一。
乾隆二十年(1755年),北方混乱,乾隆派清军相继平定了准噶尔和大小和卓,而后1767年,撒拉族发生反清起义,1786年,台湾发生林爽文起义,乾隆军行令明,相继派清军围剿歼灭,最终实现统一大业。所以可以看到我们的乾隆皇帝,一生丰功伟绩,坐拥大清天朝,自是看不起当时尚还没有那么强大的英国,所以他就给派使臣前来朝拜大清王朝的英国女王写了一封口气巨大的回信。
“天朝物产丰富,无所不有,原不假外夷货物以通有无。特因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为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俾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这是乾隆皇帝回复给英国女王的一封信中的截段,全信976字尽显荒唐。
这段话的大致内容是什么呢?大致是说,我天朝啊,地大物博,什么都有,要是你们英国喜欢我们的丝绸和瓷器,我们可以每年赏赐你们一点,你们长久居住在蛮夷小地方,和我天朝,相距甚远,我也不需要你们进贡,只要心里臣服于我天朝就够了。
这封信传回于英国之后,英国的国王只觉得难以置信,一开始先是愣住,后来反应过来之后,一通大笑,确实,我们今天重读这封信的内容,也是觉得乾隆自大骄傲的语气贻笑大方。
其实这件事,发生在乾隆80岁大寿的时候,当时乾隆大摆寿席,英国国王不远万里,派遣使者来祝贺,真可谓是诚意满满,他们送了丰厚的礼品单,还有当时非常稀罕的西洋制造的火器,战船模型,还有怀表地图和望远镜等等新鲜玩意儿。
但是这些东西在乾隆眼中似乎没有那么稀奇,乾隆非常傲慢的对使者马戛尔尼说,你们这些东西,我们都有,而且我们还有你们没有的,于是他又让人把宫中的奇珍异宝都拿出来,给英国使臣炫耀。虽说当时的英国比起各方面都居于世界一流的中国来说,没有那么强大,但是他们已经开始发展工业革命,社会经济也是在高速发展。绝对不是乾隆想象中的蛮荒小国,一无是处,乾隆对英国的不屑一顾,确实是有些自大了。
当时的英国使者还曾向乾隆讲述出了想要与大清通商的愿望,但是在乾隆眼里,他觉得英国并没有什么值得跟自己的大清天朝互商的东西,于是就一口拒绝了使臣的要求,并写了这样的一封信,让使臣回馈英国国王。
这就是乾隆整件回信事件的来龙去脉,而那封回信至今都还被英国人保存在大英博物馆,以供现世的人们观赏。乾隆的“闭关锁国”,鼠目寸光,而大清也是自那之后,逐渐落后,直到鸦片战争,才又是打开中国看向世界的眼睛。
所以可见,保证和睦友好的外交,增进各方文化的交流,才是实现共同进步的明智之举,切记,一定不可自大,要一直保持向他人,向万事万物学习的积极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