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12 20:42:02
树欲静而风不止。
就在清明节到来,中国人忙着祭祖、扫墓、追思先人之际,本就充满动荡与不安的国际社会,却再度迎来一轮多事之秋。
至少4件大事吧。
第一件,美军驻伊拉克基地,再次遭到了火箭弹袭击。
当地时间4日,位于伊拉克首都巴格达北部的巴拉德空军基地,突然遭到了2枚火箭弹的袭击,不过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
目前,尚不得知是谁发起了这场袭击。
值得注意的是,这已经不是该基地第一次遇袭了。上月16日,便有5枚火箭弹空袭了该基地,但没有造成人员伤亡,并且同样不知道袭击者是谁。
更要注意,巴拉德空军基地建造于上世纪80年代。当初,美国凭借一袋“洗衣粉”打响了伊拉克战争后,该基地便成了美国空军在伊拉克活动的中心枢纽。
尽管,美军已经对外宣称“撤出了伊拉克”,但依旧在该国境内保留了军事存在。目前,巴拉德空军基地便还有数百名美国防部承包商人员驻扎。
因此,有观点认为,针对该基地的2场袭击,很可能都是奔着美军承包商与基地内相关设施去的。
那么问题来了——这起袭击是谁干的?
就目前情况而言,很有可能是与美国敌对的“激进组织”所为。毕竟,美国这些年在中东的仇家确实不少,前段时间拜登还命令美军空袭了叙利亚北部的“激进组织”。
当然了,也不排除此次袭击是美国“自导自演的一出戏”。毕竟,接连两次袭击,都没有造成人员伤亡,这些飞向美军基地的火箭弹就像是“商量好了”一样,故意打不中似的。
还要注意的一点是,4月7日,就是拜登政府与伊拉克展开首次战略对话的日子,但美军基地却偏偏在这个时候遇袭,不排除有趁机向伊拉克施压、为美军进一步驻兵该国做铺垫的可能。
毕竟,有“洗衣粉事件”这个前车之鉴在,白宫再拿出一袋“洗衣粉”,也不是不可能。
此外,区别与特朗普政府在中东施行的“战略收缩”政策,拜登政府更主张“深入、扎根中东”,继而攫取更多利益。
所以,特朗普主张的从中东、阿富汗撤兵计划,拜登上台后却“扭扭捏捏”、不愿撤军;而特朗普时期“亲密无间”的美以、美沙关系,拜登上任后也来了一招“重新校准”。
这一连串举动,都是为了实现美国在中东的利益最大化。
然而,就在白宫忙着排兵布阵、中东即将迎来新一轮混乱之际,第二件事发生了——美国内部的动荡又升级了。
由于近期围绕美国亚裔发生的袭击事件层出不穷,全美境内再度掀起了一股抗议浪潮;再加上不断发生的枪击案,令美国警方与民众的矛盾不断加剧,拜登在一周之内,已经连续2次要求白宫降半旗致哀了。
与此同时,5日,恰逢复活节,拜登夫妇还发表了全国讲话,称疫情带给美国的“黑暗与阴霾”还未散去,呼吁民众积极接种疫苗。
不得不说,在这种内外部压力的同时挤压下,白宫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压力,而美国被逐渐“撕裂”的趋势,也正在各种危机的拉扯下,变得愈发明显了。
不过,相比美国的“内忧外患”,欧洲各国面临的混乱,也同样很棘手。
第三件事,英法德同时陷入混乱了。
4日,德国西南部城市图斯加特发生抗议活动,超过1万名示威者走上街头,抗议德国政府颁布的防疫措施。
近期,由于德国疫情反弹趋势明显,几乎每到周末,各地都会举行这样的反防疫措施游行,并且还都是人数过万的大游行。
为此,德国总理默克尔曾公开道歉,并撤回了“严厉的封锁令”,令防疫工作一度难有进展。对此,德国专家直言,在疫苗接种进度缓慢、民众不配合的情况下,德国很难防住第三波疫情。
此外,在这些抗议活动中,一个名为“横向思维”的右翼组织极为活跃,不少万人抗议的活动,都是由该组织发起的。
如今,随着德国疫情反复,这些“唯恐天下不乱”的右翼组织也变得更加猖狂了。
眼下,如何在防控疫情与平息民意之间做取舍、做抉择,将是对默克尔的一大考验。
德国情况尚未如此严峻,相隔不远的法国也不乐观。由于疫情反复,法国总统马克龙宣布,将对全国19个省份采取“封城”措施。
要注意,法国近期也同样发生了反防疫措施游行,再加上一直没有消停的“黄背心”运动,马克龙的“封城”决定或许会引发新一轮的抗议浪潮。
这还没完,5日,英国伦敦也爆发了抗议活动——近千名示威者走上街头,反对一向旨在“扩大英国警察权力”的法案。当天,有近百名示威者被逮捕,至少一名警员受伤。
要注意,这样的抗议活动已经持续2个周末了。最严重的一次,直接演变为了暴力事件,英国警方出动了数十名防暴警察和十几只烈性警犬。
很难想象,如今这一道接一道的“风景线”,居然会发生在一向自诩“自由、繁荣”的西方国家身上。
或许,美英法德同时陷入混乱,正在向外界宣告一个事实——西方霸权正在经历终结。
然而,在美英法德“麻烦缠身”之际,第四件大事发生了——印度境内爆发了严重的内部冲突。
日前,印度安全部队前往切蒂斯格尔邦执行任务时,与纳萨尔派反政府武装发生了激烈交火,战斗持续了3个多小时,造成至少22名印度士兵身亡。
据《今日印度》报道称,印军是按照“情报”前往该地区清剿反政府武装的,但如今看来,这份情报“过于详细”,可能是一份“假情报”。
因此,印军说是去清剿,但却有可能中了反政府武装的“圈套”,继而遭到了早有预谋的“伏击”。
事实上,自印度建国以来,反政府武装便一直存在,也是新德里心中一直放不下的一块“重石”,双方基本上隔三差五就会发生一次冲突。
尤其是在印度疫情走向失控,内部混乱加剧的情况下,这些反政府武装便更加活跃了,使新德里不得不面临“乱上加乱”的艰难处境。
如今,随着印度内部战事再度打响,并造成了如此大的伤亡,莫迪肩上的压力又要沉重不少了。
最后,还是简单谈谈看法吧。
这个世界并不太平,无时无刻都有新的冲突、矛盾发生,但值得庆幸的是,我们生活在了一个和平的国度。
如今,随着多事之秋来临,本就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也将迎来更多的动荡与不安。
为此,我们更应该努力发展自身、增强实力,避免在这股混乱的洪流中,成为“棋盘或棋子”。
届时,朋友来了,我们有美酒招待;豺狼来了,则有猎枪招呼,而且绝对不止是猎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