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8 15:30:00
近日,欧盟打着“人权”旗号,不仅对我国内部事务指指点点,还悍然宣布制裁我国多名个人及实体,此举极大伤害了中欧友好关系,也引来了我国的重拳回击。
本月22日,我国正式宣布对欧洲部分政治人物、智库和实体发起反制裁,以回击欧盟的挑衅。我国的坚决回应立即就引起了欧洲国家的反弹。法国第一时间跳了出来,其外交部发表新闻稿,用一副高人一等的姿态质问:中国怎么能对欧洲反制裁呢?
同时,法国外交部不仅声称“制裁令人无法接受”,还要“召见”我国驻法大使,向我大使当面表达法国在“维护人权”方面的坚定立场。而针对法方的无理要求,我国大使馆直接怼了回去,表示“大使今天没空,明天将主动上门就欧盟制裁问题提出严正交涉”。
除法国之外,欧盟其他国家也都是一副“吃惊”的姿态,如荷兰总理就公开称,中国反制裁是“不可接受的”,荷兰已经召见中国大使提出抗议。另外,德国、立陶宛、瑞典、比利时等国也都出面表示要“召见”我国驻各国大使,当面表达欧盟在“人权方面”的坚定立场,以及欧盟将采取进一步行动来维护自身利益。
国内媒体最新消息,欧洲议会已经决定取消中欧全面投资协定审议会,理由是中方对欧洲的制裁措施引发各国不满。
《中欧投资协定》作为一项互惠互利的协议,从2013年启动谈判到谈判尘埃落定,历时7年。在美国的不断施压破坏下,这场马拉松式的投资协定谈判最终能够获得成功,中欧双方都是付出良多。可一旦协议最终签署,对中欧两方的经济发展也将是助益甚大,特别是欧盟方面。
过去,因为欧洲国家较多,中国对欧投资存在较大壁垒,因此中企对欧投资总额一直低于北美,制约了欧洲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且市场总量已经跃升至全球第一,有着大笔资金的欧洲也想从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中获益。就如英国金融时报报道的一样,未来10年中国将贡献全球经济增长的30%,欧盟不会想脱离这一进程。
当然最重要的是,2020年是疫情在全球肆虐的一年,全球经济因此遭受重创,而我国却最早走出疫情危机,并保持经济的继续增长。若没有中国市场,欧洲接下来将很难实现经济的快速复苏。所以从短期来看,谁对谁的依赖性更大一目了然。
如今欧洲放着能放自身经济尽快摆脱低迷的机遇不要,硬要跟随美国的指挥棒对我国指指点点,更主动放弃快速签署《中欧投资协定》的机会,那我国自然没有着急的道理了,毕竟强扭的瓜不甜。
因此,在外交部记者会上,对于记者关于“欧洲取消中欧投资协定审议会”一事时,发言人华春莹的回答,不仅字数较少且语气平淡,称中欧投资协定不是一方给予另一方的“恩赐”,是互利互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