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4-07 15:20:15
安徽宣传栏 http://www.xinrong999.com
文/刘晓博
生态环境部的一份最新公告,宣布了2021年最大的经济事件即将发生。
而这件大事,又是最近一两年的投资主线。
这就是:碳排放权交易!
3月30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在官网公布了“关于公开征求《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草案修改稿)》意见的通知”,为几个月后全国“碳排放交易”鸣锣开市,拉开了帷幕。
而资本市场的投资主线,正在从2019年的“中美博弈”、2020年的“中美博弈+疫情”,逐步转换为2021年的“中美欧气候合作”。
在这一重大变化中,上海和武汉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
根据权威媒体的报道,全国性的碳交易平台将在上海诞生,依托的是目前上海的环境能源交易所;全国性的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将设立在武汉。
注册登记机构+交易平台,共同构成中国的碳交易体系。
根据“暂行条例”,全国碳排放交易机构将由5个部门联合监管,它们是:
生态环保部
市场监管总局
央行
证监会
银保监会
之所以需要引入三大金融监管部门,是因为碳交易体系是高度金融化的,其现货交易类似沪深交易所,其期货交易类似三大期货交易所。武汉的“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类似为沪深交易所服务的“中登公司”,但复杂性、重要性将超过“中登公司”。
根据“暂行条例”,全国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建立之后,不再建设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条例”明确:
本条例施行前已经存在的地方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应当逐步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具体步骤和办法由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制定。
这有点类似当年沪深两大交易所上升为国家交易所之后,全国各地证券交易场所都关停并转一样。
很早就参与碳排放试点的几个省市,其“利益”也受到了照顾,不会白白关闭自己的碳排放交易场所。根据此前“21财经”的报道:
上海只占有未来碳排放交易所24%的股权,北京、天津、重庆、深圳、湖北、广东、江苏和福建,各占有9.5%的股权。
湖北(武汉)只占有未来碳排放注册登记机构24%的股权,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深圳、广东、江苏、福建则各持有9.5%的股权。
这个说法最终是否能落实,有待进一步观察。
生态环保部刚刚发布的这份“暂行条例”只笼统地说:国务院生态环境主管部门提出全国碳排放权注册登记机构和全国碳排放权交易机构组建方案,报国务院批准。
而中国证券报的最新报道称: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总经理刘杰透露,目前全国碳市场系统已基本建设完成,上海承建的交易系统和湖北承建的注册登记系统正抓紧全面对接联调测试,将根据有关部门的要求于6月底前正式开锣,形成首单交易。届时,全国碳市场将成为全球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目前共向首批参与交易的电力行业发放了两年的配额,首批2225家电力企业已全部完成开户工作。
根据“暂行条例”的规定,国家生态环保部提出碳排放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报国务院批准后公布。省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公布的碳排放配额总量和分配方案,向本行政区域的重点排放单位分配规定年度的碳排放配额。
碳排放配额分配包括免费分配和有偿分配两种方式,初期以免费分配为主,根据国家要求适时引入有偿分配,并逐步扩大有偿分配比例。(有偿获得额度,可能会提升电力、有色、建材、石化等的生产成本和销售价格)
重点排放单位(比如电力、石化、建材、有色等企业)会获得一定的碳排放配额,如果超额排放,就需要到碳排放市场上购买配额;如果有结余,也可以到市场上出售。
从上面截屏可以看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初期只交易“碳排放配额”,但留有未来增加交易品种的空间。根据媒体报道,未来可能会增加“用能权”、“用水权”、“排污权”的品种。
到那时,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就将“名副其实”。
从上面截屏还可以看出,“碳排放权交易”将引入“协议转让、单向竞价或者其他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交易方式”,总之会越来越像股票的交易方式。未来可能除了现货,还会有期货交易。
此前,在酝酿成立广州期货交易所的时候,一度准备在广州期交所搞“碳排放期货交易”,但后来抹去了这个内容。坊间猜测,未来碳排放权期货交易应该也会有,而且会放在上海。
谁可以做交易?“暂行条例”的规定是“重点排放单位以及符合国家有关交易规则的其他机构和个人”。
也就是说,符合条件的机构和个人,也可以参与交易。这就真的很像股市了,基金、券商、个人都可以来参与,有利于增加市场的流动性,降低风险、发现价格。
所以我们完全可以把“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看成是另外一个股市。
或许有读者会问:中国为什么这样重视碳排放权交易?
之前我在专栏里解释过,这里再略微赘述一下。
一是中国发展的需要,中国目前碳排放总量占全球30%,碳排放增量占全球增量的60%,改变增长方式、提升环境质量,是中国发展的内在需求。
二是中国和欧美必须寻找到更多的合作点,才能避免关系陷入“死亡螺旋”。鉴于社会制度、经济制度不同,中国跟欧美之间的分歧日益扩大,气候合作(碳排放)是有限的、可以合作的重大课题。
中欧之所以能签署投资协定,就是因为中国对欧洲提倡的绿色发展非常重要。而中美刚刚结束的“2+2会谈”,其中一个重要的成果也是宣布成立中美气候变化联合工作组。
当碳交易全面推开后,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电力、航空等8大行业的发展,都将受到严重影响,需要全面改进技术、增加环保投入、重新配置产能(清洁能源多在南方)。
未来清洁能源会受到追捧,8大行业的产能集中度会全面提升,中小企业过不了环保门槛将面临出局。这对于很多有规模优势的上市公司,将构成利好,有点类似消费税改革对白酒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