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冶便民网

刚刚!蚂蚁集团败诉,在相互宝问题上彻底认输

2021-04-04 10:00:00

赚钱

蚂蚁集团败诉!

一边是国内市值最高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一边是成立不到一年的新媒体公司。二者实力相差甚远。

但如今,新媒体却取得了胜利,赢了庞大的蚂蚁集团,这在整个业界都是极为罕见的。

蚂蚁败诉

3月8日,广州互联网法院判决,驳回原告蚂蚁会员(北京)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全部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 10100 元,由原告蚂蚁会员(北京)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负担。

图片来源:判决书

3月9日,判决书送达;

3月25日,判决正式生效。

这次历时297天,开庭听证6次,在蚂蚁方申请保全-撤销保全-再申请保存,追加被告并撤销追加被告之后,新媒体金角财经最后迎来了胜利。

15天过去,蚂蚁集团没有选择再次上诉,这意味着蚂蚁集团在相互宝问题上,彻底认输。

金角财经创始人卢桦对易简财经(ID:ejfinance)表示:“自发布质疑蚂蚁旗下相互宝模式文章始,我们就坚持认为,我们只是站出来,指出问题所在,文章基本事实没问题。但对于案子,还是持悲观态度。毕竟,此前阿里系也好,蚂蚁集团也好,他们起诉媒体或者新媒体平台,基本上没有败诉的。这一道判决,给我们一道明亮的阳光。让在我们站的直的时候,影子也是正的。”

天眼查显示,蚂蚁会员(北京)网络技术服务有限公司的法人代表为邵晓东,他的旗下一共有四家公司,除了蚂蚁会员以外,其他三家都是名为相互帮健康科技有限公司以及地区分公司。据了解,邵晓东是19年阿里巴巴调整组织架构时,从蚂蚁金服大安全部安全管理部资深总监,调入到保险事业部负责相互宝业务,向蚂蚁集团副总裁尹铭汇报。

图片来源:天眼查APP

索赔200万

事情的起因,要回到2年前。

2019年10月,金角财经发布文章,提到蚂蚁集团旗下的“相互宝”的费用暴涨了很多,并且存在骗保的可能;有被“相互宝”拒赔的人员或家属称,“相互宝”存在理赔艰难等问题。文章推出后,反响极大,评论下大量苦主用户在诉苦水。

2020年6月,蚂蚁集团将金角财经告上了法庭,要求金角财经注销微信公众号等多个平台,公开赔礼道歉60天,并且索赔200万元人民币。

更令人咂舌的是,在广州互联网法院通过立案那几分钟内,一股让人惊讶的舆论动员能力,将数百篇起诉金角财经的稿件,瞬间铺满了互联网。其中不乏只有原告与被告方才看得到的,法院后台的截图。

刷屏发文的可不止机构媒体与新媒体,微博上的大V也纷纷同时发布基本相同的内容,也搞不清算不算资本干涉舆论。

200万天价索赔,在起诉新媒体的案件里是颇为少见的。

卢桦对易简财经指出,蚂蚁提这么高的索赔金额,是可以直接推高被告方的应诉成本的。因为律师费收取费用的标准,大多是按标的额的4个点收,“也就是说,我们要应诉的话,首先律师费就得8万。所以他们要告一个人的时候,只要把索赔数额尽可能往上调,就可以把对方弄得很难受了。”

卢桦表示,“应诉两年来,耗费了公司大量的时间人力物力。蚂蚁方面,光在申请保全方面,就经历了申请-撤回-再申请等流程。”

“幸运的是,最终的结果是好的”,蚂蚁的上诉被法院全部驳回,并且在随后的十五个工作日内,也没有再进行上诉,这意味着蚂蚁的彻底认输。

焦点一:内容是否严重失实?

判决书认为,金角财经的三部分内容均未失实,驳回蚂蚁的全部上诉请求。

案涉文章第一部分质疑了相互宝分摊金额上涨的问题。判决书认为,金角财经关于“分摊金额暴涨 300 倍”的陈述直接引用了网友、用户的质疑,具有一定的事实基础。同时,文章亦从相对客观的角度描述了分摊金额逐步上涨的原因,并非完全否认、诋毁相互宝产品的作用。因此,该部分陈述虽然轻微失实,但尚不构成基本内容失实或者严重失实。

案涉文章第二部分质疑了相互宝产品的用户“骗保”和“带病投保”问题。判决书认为,该部分表述是对网友真实评论的汇总,反映的是网民对相互宝产品的质疑,该质疑本身是客观存在的,文章并未以此对相互宝是否存在“骗保”等问题给出结论性意见。并且文中,使用了“可能”“担忧”“暂不得知”等带有疑问性、不确定性的词语,不是绝对性、否定性的观点表达,不构成内容严重失实。

案涉文章第三部分质疑了相互宝产品的运营模式。判决书认为,包括相互宝在内的所有网络互助产品目前尚缺乏明确的监管主体和监管规则,存在风险防控、监督机制等不完善的问题。该部分评论只是表达了公众对网络互助运行模式普遍存在问题的正常质疑,不构成内容严重失实。

焦点二:是否存在有主观恶意?

蚂蚁公司主张金角财经应履行较高的审查义务,但其未经审核即对用户缺乏依据的言论进行转述,主观恶意明显。

对此,判决书认为,案涉文章所引用的网友观点尽管部分言辞较为尖锐,且只引用了负面评论,对蚂蚁公司的声誉可能会造成一些不良的影响,但这些评论中未使用攻击、谩骂、诽谤、侮辱性语言,尚不足以构成对蚂蚁公司名誉的损害,金角财经直接转述不具有主观过错。

其次,本案中,金角财经发表的负面评论,未附加强烈的主观色彩和道德指控,未引发社会公众大范围的浏览、转载及跟帖评价,仍属于批评监督的范畴,没有超出言论自由的合理限度;并且,金角财经在本案起诉前已经删除发布在微信公众号上的案涉文章,并没有借机故意侮辱、诋毁相互宝的明显恶意。

焦点三:构不构成侵害名誉权?

最后,案涉文章的发布是否导致蚂蚁公司的名誉受到损害。

判决书显示,蚂蚁公司主张因案涉文章的传播导致部分用户退出互助计划、相互宝的社会评价降低。但是,自相互宝开始运营,褒贬不一的评价就一直存在。从案涉文章的转载与阅读量来看,客观上没有引发社会公众对其负面评价的爆炸式关注,蚂蚁公司也未提交证据直接证明部分用户退出互助计划与案涉文章的发布、传播有因果关系。

同时,也未有证据显示文章的发布导致公众对蚂蚁公司的评价整体降低,或者导致蚂蚁公司产生实际的财产性损失。

因此,金角财经不存在侵权违法事实以及主观恶意,也没有造成蚂蚁公司名誉被损害,不构成侵害蚂蚁公司的名誉权。

不惧杀鸡儆猴,敢于质疑蚂蚁

多位业内人士对易简财经指出,蚂蚁状告金角财经,显然就是在杀鸡儆猴,因为相互宝受到的质疑和指责太多了,蚂蚁通过诉讼手段去打击这些提出异见的个人和媒体。这样一来,那些新媒体更不敢说话了。

确实,告了金角财经以后,质疑相互宝模式问题的声音,少之又少。很多人想出文章剖析一下相互宝模式,但是怕被告。

2020年11月3日,蚂蚁集团因为监管问题被上交所暂缓上市,市场开始重新审视蚂蚁集团的本质。蚂蚁旗下的相互宝,也回到了聚光灯下。这样一个产品,被不少人称为“三无”与“四不象”,它到底是个什么?它合规吗?合法吗?接受谁监管?有资金池吗?有风险漏洞吗?它的隐患会给社会带来巨大的冲击吗?

在蚂蚁集团大张旗鼓一边打官司一边铺稿子的同时,其他的互联网巨头却纷纷退出网络互助。

20年8月,百度灯火互助宣布停止运营;

21年1月,美团也宣布将在1月31日关停互助业务;

21年3月,运营5年的轻松互助也宣布正式关停。

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贸大学教授孙洁建议,将网络互助纳入银保监会监管框架内,加快网络互助行业立法。

在立法条件成熟前,可在银保监会指导下,先由行业协会牵头构建行业统一规则,组建行业NGO组织,规范经营行为,补齐制度短板,促进行业健康发展。同时,建立完善的资金监管制度。

相信,作为其中体量最大的蚂蚁集团旗下的相互宝,离遭遇严厉的监管和整改已经不远了。

上一篇:

下一篇:

Copyright© 2015-2020 大冶便民网版权所有